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隸屬于廣東省科學院。2015年6月28日,經廣東省編委批準以具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稀有金屬研究所為基礎組建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為廣東省科學院骨干科研機構之一。
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是公益二類事業(yè)單位,編制105人,現有高級職稱(含教授級)32人,博、碩士40人。
研究所主要開展稀有金屬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研究,承擔稀有金屬資源及二次資源的綜合利用、有色金屬污染物防治、稀有金屬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高端儀器裝備、冶金及化工材料等研究,承擔建設稀有金屬及相關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并提供分析測試、技術咨詢、科學傳播、人才培訓等服務。
依托本研究所建立有國家鈦及稀有金屬粉末冶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稀有金屬分離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金屬材料公共實驗室、廣東省稀土開發(fā)及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為適應新時代發(fā)展需求,實現建設國內一流的稀有金屬創(chuàng)新研發(fā)平臺,成為國內一流研究所的發(fā)展目標,圍繞研究所發(fā)展需要,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優(yōu)秀人才。
二、招聘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和專業(yè)
序號 | 研究領域 | 研究方向 | 專業(yè) |
1 | 稀有金屬綠色提取及循環(huán)利用 |
稀有金屬綠色提取與二次資源綜合利用 水處理技術 |
有色冶金 環(huán)境工程 電化學 |
2 | 儲能材料與儲能技術 |
鋰離子電池材料 固態(tài)鋰電池技術 制氫、儲氫材料 燃料電池技術 |
有色冶金 材料 電化學 |
3 | 光功能材料及應用技術 |
太陽能電池光轉化材料 半導體照明熒光材料 晶體材料及器件 |
材料物理與化學 無機化學 |
4 | 化工新材料 |
有機硅材料 有機—稀土光電材料 |
有機合成 精細化工 高分子材料 |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品行端正,遵紀守法,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識、職業(yè)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
(二)有符合崗位所需的專業(yè)背景和工作經歷;
(三)具有良好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
(四)身體健康。
四、人才類型及能力條件
(一)杰出科學家
作為學科建設的領軍人才,能夠帶領本學科在其領域趕超或者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外籍及發(fā)達國家院士,或具有上述相當成就的國內外知名教授,原則上年齡不超過65周歲(以當年12月31日為計算截止日,特別優(yōu)秀者可放寬,但不超過70周歲)。
(二)“百人計劃”A類人才
海內外著名大學的教授,海內外著名研究機構資深研究員,能帶領本學科在其領域趕超或者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的領軍人才,原則上年齡不超過50周歲(以當年12月31日為計算截止日,特別優(yōu)秀者可放寬,但不超過55周歲),相當于下列水平人才:
1.國家領軍人才計劃入選者;
2.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3.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4.國家重大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的負責人;
5.“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科技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才、百千萬工程工程領軍人才;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負責人;
7.國家科技獎勵第一完成人;
8.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9.廣東省“特支計劃”杰出人才(南粵百杰)、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領軍人才;
10.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主任。
(三)、“百人計劃”B類人才
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副教授(或相當職務)以上,或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級職務的人才,國際國內知名企業(yè)高級研發(fā)人才。原則上年齡不超過40周歲(以當年12月31日為計算截止日,特別優(yōu)秀者可放寬,但不超過45周歲),相當于下列水平人才:
1.“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或同級別省級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
2.“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3.國家領軍人才青年計劃獲得者、“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4.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課題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
5.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6.國際國內知名企業(yè)高級研發(fā)人才。
(四)“百人計劃”C類人才
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è)擁有正式科研職位的杰出人才,或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級以上職務的優(yōu)秀人才。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以當年12月31日為計算截止日,特別優(yōu)秀者可放寬,但不超過40周歲),近五年科研成果符合以下條件中的一項:
1.在《Science》、《Nature》、《CELL》或SCI(影響因子20以上)的國際頂尖期刊上發(fā)表過論文,或者在影響因子大于10的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本人排名第一或為通訊作者;
2.自然科學類,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中科院JCR1區(qū)或者在本學科權威期刊發(fā)表6篇及以上學術論文;
3.所發(fā)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經SCI檢索,單篇近五年他引50次以上;
4.相當于廣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獲得者或同級別省級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的人才;
5.其他學術地位、水平與此相當的人才。
(五)“百人計劃”D類人才
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優(yōu)秀博士后(至少完成一期)。年齡不超過35周歲(以當年12月31日為計算截止日),且近五年內作為第一作者在JCR2區(qū)以上發(fā)表論文不少于5篇(其中1區(qū)不少于2篇)。
(六)“百人計劃”特別引進人才
海內外著名大學的教授、海內外著名科研機構資深研究員有一定的應用型基礎研究經驗,研究成果可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
(七)優(yōu)秀博士、博士后
海內外高校畢業(yè)的優(yōu)秀博士、博士后和進入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以第一作者發(fā)表過高水平SCI論文者優(yōu)先。
(八)碩士
具有相關專業(yè)碩士學歷,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良好的研究開發(fā)能力和獨立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完成研究所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薪酬待遇
按國家、省科學院和研究所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待遇從優(yōu)。包含以下:
1.基本薪酬(含五險一金)。
2.績效獎勵:根據業(yè)績享受績效獎勵,上不封頂。
3.科研啟動經費:根據工作計劃和省科學院、研究所有關規(guī)定提供。
4.住房待遇:提供廣州市公共租憑住房、租房補貼、博士以上人員享有安家費。
高層次人才的工資及住房待遇
人才層次 | 薪酬1 | 住房待遇2 | |
杰出科學家 | 面議 | 稅前600萬元購房補貼。 | |
廣東省科學院“百人計劃”人才 | A類 | 130萬/年起 | 稅前300萬元購房補貼。 |
B類 | 80萬/年起 | 稅前150萬元購房補貼。 | |
C類 | 40-50萬/年起 | 稅前60-100萬元購房補貼。 | |
D類 | 35萬/年起 | 稅前40萬元購房補貼 | |
特別引進人才 | 面議 | 面議 | |
優(yōu)秀博士(后) | 20-25 | 稅前10萬購房補貼,每月租房補貼2500 |
1.享有節(jié)日補貼;
2.享有法定節(jié)假日和帶薪年休假;
3.提供相關業(yè)務培訓和各類文體活動;
4.定期組織職工免費體檢。
七、申請材料
1.填寫“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人才應聘報名表(見附件)”
2.個人簡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學習工作經歷、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等;
3.相關證明材料(身份證、學歷、學位、專業(yè)技術資格證書、成果等證明材料)。
八、聯系方式
1.單位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長興路363號
2.單位郵箱:2984650573@qq.com
符合以上條件的應聘者,請將申請材料發(fā)至單位郵箱,郵件標題請注明“應聘人才類型+研究方向+本人姓名+畢業(yè)院校”。
3.聯系人:黃工
4.聯系電話:020-61086467
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
2019年7月31日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