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微納光電子學研究院蘇陳良特聘教授現面向國內外誠聘博士后3-5人,具體要求如下:
-
院所介紹
深圳大學微納光電子學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5月,是在“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的深圳大學直屬科研機構。研究院設有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以及光電信息工程專業(yè)學位點。研究院下轄“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深圳市微尺度光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現有教職工60余人,在站博士后150余人,研究生360余人;教授8人,其中特聘教授6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范滇元)、教育部**學者1人(袁小聰)、國家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閔長俊、杜路平)、國家青年**1人(張文靜)、教育部青年**學者1人(蘇陳良)。
研究方向:
(1)激光光電子學及信息技術與系統(tǒng): (1)新一代激光與光電子學的應用基礎研究。面向智能微納制造、生物醫(yī)學、國家安全等重大需求,重點研發(fā)高功率中紅外激光、超強超快激光和非線性光學等;(2)新一代光電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研究。重點研發(fā)空分復用超大容量光通信、光計算和智能感知新技術、新器件和系統(tǒng)。
(2)微尺度光場調控與應用: 主要研究微米到納米尺寸范圍內光場調控的新原理與新方法。重點圍繞光學旋渦/自旋/矢量光束、表面等離激元等新型光場調控研究、動態(tài)液晶光子器件/超構表面等微納光子器件設計等內容,拓展其在高性能計算光互聯(lián)、超高時空分辨顯微成像、動態(tài)光鑷與單分子傳感檢測、生物醫(y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等方向的創(chuàng)新應用。
(3)光催化與能源光子學:面向“雙碳”和清潔能源重大需求,開展二維材料能源光子學、光催化及氘代新技術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yè)化。
(4)集成光電子材料與器件:面向后摩爾時代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的國家戰(zhàn)略需求,開展光電子器件及集成基礎研究和應用。重點研究新型半導體材料可控制備,構建新架構光電子器件及芯片,及其規(guī);。
研究條件:
研究院擁有實驗及辦公場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設備總值超2億元,覆蓋了先進材料制備、微納結構加工、微納光學器件制造和光電特性表征以及應用等,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擁有釹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統(tǒng)、高功率中紅外激光產生及放大系統(tǒng)、寬波段光譜測量和分析系統(tǒng)、微波光子技術、渦旋光通信系統(tǒng)、化學氣相沉積系統(tǒng)(管式爐CVD,PECVD)、共焦拉曼光譜系統(tǒng)、 Leica顯微鏡、半導體電學特性表征系統(tǒng)、雙粒子束濺射薄膜沉積系統(tǒng)、顯微紅外傅里葉光譜儀、原子層沉積儀系統(tǒng)ALD、集群服務器、太赫茲時域光譜儀、寬帶調諧飛秒振蕩器、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顯微拉曼光譜儀、熱蒸鍍鍍膜儀、磁控濺射鍍膜儀、真空旋涂儀、化學氣相沉積系統(tǒng)、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系統(tǒng)、二維材料轉移平臺、多種半導體分析儀、矢量網絡分析儀、球面與平面掃描天線測試平臺、電子束光刻機,全譜段多功能微納成像儀,高分辨電子束成像曝光機,雙光子聚合3D 光刻機,全光譜光激發(fā)測試儀,深能級瞬態(tài)譜儀,紫外曝光機,電子束鍍膜機,化學氣相層積鍍膜儀,反應離子束刻蝕機,臺式掃描電鏡等。同時配合此類大型設備的使用,配備有超純水系統(tǒng),勻膠機,去膠機,輪廓儀,超連續(xù)光源、高精密光譜儀,鎖相放大器,示波器,紫外分光光度計等。
科研成果:
研究院近五年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380余項,項目總經費已超過3.2億元。其中,共獲得國家級課題89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項目和優(yōu)青項目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2項。
在Nature、Science、PNA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hysics Reports, Physical Review X, Nano Energy, Material Horizons, Small等國際知名高水平期刊發(fā)表論文超過1000篇,其中中科院JCR一區(qū)論文600余篇,ESI高引用論文40余篇。
近幾年獲中國專利優(yōu)秀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科學技術)自然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中國科協(xié)優(yōu)秀論文優(yōu)秀獎1項、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提名獎1項。
-
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介紹
-
小分子光(電)催化高值轉化
-
合成化學、同位素化學
-
原位表征技術
合作導師簡介:蘇陳良,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23,排序第一)、Nano Res.青年科學家獎(2022)等個人榮譽或人才計劃資助。主要從事小分子光(電)催化轉化合成醫(yī)藥化學品。近五年以通訊作者在Nat. Chem.、Nat. Catal.、Nat. Nanotech.、Sci. Adv.、Nat. Commun.(5篇)、Angew. Chem. Int. Ed.(5篇)、Adv. Mater.(2篇)、Natl. Sci. Rev.、Sci. Bull.(4篇)、Chem. Soc. Rev.等期刊發(fā)表論文70余篇,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27項。擔任Sci. Bull.期刊特邀編委,Nano. Res. Energy等期刊青年編輯。擔任中國感光學會青年理事會副主任、光催化專委會副秘書長、可再生能源光催化專委會委員等。
此次招聘博士后部分人員將與香港城市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展聯(lián)合培養(yǎng),致力于解決小分子催化轉化合成高值化學品和藥物前沿挑戰(zhàn)或產業(yè)瓶頸問題。
三、應聘條件
(一)年齡在35周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的人員、申請人不能申請其博士畢業(yè)單位同一個一級學科的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具有較強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tài)度,能勝任崗位的工作要求。
(四)目前已取得顯著科研成果的申請者將予以優(yōu)先考慮。
(五)具有較強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六)人品正直,積極樂觀,樂于團隊合作;
(七)具有或即將獲得有機合成、催化科學等相近專業(yè)博士學位。
四、聘期待遇
-
聘期時長:2-3年;
-
工資待遇可達38萬: 政府津貼18萬/年(開題和中期考核后各發(fā)一次,總額 不超過36萬);
-
深圳大學提供15萬元以上基本綜合年薪;
-
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博士后可以申請“荔新獎勵計劃”,學校另外提供獎勵性薪資4.8萬元;
-
博士后在站期間可以獨立以負責人身份申請各級科研項目。
-
博士后進站,可自愿選擇落戶深圳市。
-
提供福利保障包括但不限于醫(yī)療服務、年度體檢和就餐補貼等。
-
鼓勵申請國家優(yōu)秀博士后資助計劃、待遇優(yōu)厚(2024年,兩位博士后入選);
發(fā)展前景:符合條件的博士后可申請評定專業(yè)技術資格(副研究員),符合深圳大學“荔園留菁計劃”政策的優(yōu)秀博士后,可直聘深圳大學教師崗(助理教授或副教授)。
五.崗位職責
(一)深圳大學博士后入站,進行相應課題的科學研究,發(fā)表高水平論文。
(二)參與相關學術方面的合作交流,協(xié)助導師推進項目的進行與完成。
(三)協(xié)助合作導師完善平臺建設。
六.應聘方式
(1)應聘者將個人簡歷及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電子文檔發(fā)給聯(lián)系人。
(2)初審合格者將被通知面試,面試請準備如下材料給專家組審核:
-
個人簡歷
-
學位證明復印件
-
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復印件
-
博士導師推薦信
七.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海大道3688號深圳大學滄海校區(qū)致騰樓
聯(lián)系人:蘇陳良教授
聯(lián)系電話:13066870440
E-mail:chmsuc@szu.edu.cn, 郵件注明:應聘博士后
八.申請截止時間:長期有效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hr.szu.edu.cn/info/1024/7714.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