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孫琪)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15日成立。清華大學希望通過提供學科交叉平臺,集合多個學科資源,促進產生更多創(chuàng)新成果。
腦與智能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小勤說,實驗室未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開發(fā)新型的腦活動測量、解決腦疾病、攻關類腦技術、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系統(tǒng)研究等。
“如今學科交叉是趨勢,也是難點。”王小勤說,“在這個實驗室里,我們讓生物醫(yī)學工程、計算機、電子等方向的人才在交叉學科這個大框架下深度融合,就是希望能夠在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上做一些突破性、顛覆性、前瞻性的工作。”
“歷史上,大概有一半左右的諾貝爾獎成果是基于學科交叉而獲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說,“單一學科對我們在深入探究一門學科時至關重要。當我們面向更加復雜的、未知的問題時,就需要資源的整合和協(xié)同,交叉學科就成為必要。”
清華大學科研院院長周羽介紹,這兩個實驗室成立的背后,伴隨的是清華大學鼓勵教師跨院系兼職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嘗試。“一般來說,五年一考核,不追求短期目標,不以論文和成果作為唯一考核標志。”周羽說,“我們希望科研工作者不僅追求一時的成果,而是有意愿、動力為重大科研成果的誕生坐十年‘冷板凳’。”
此外,為了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實驗室建設,學校規(guī)定實施教師在實驗室學術成果的“聯(lián)合署名”。“如此一來,無論從院系還是從個人角度,都可以打消顧慮,積極參與進來。”周羽說。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介紹,清華大學在學校層面成立了跨學科交叉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和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管理辦公室,設立了促進交叉研究的專項基金。“這兩所實驗室的目的是吸引全世界最頂級的學者,產出重大的國際前沿學術成果。兩個實驗室還將秉持開放的態(tài)度與企業(yè)開展廣泛合作,加快重大技術成果的應用,形成共贏合作的長效機制。”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